泰安市泰山区省庄镇南许村制作笤帚已有百年历史,从清嘉庆年间(约1800年)村民满足家庭自用起,到道光年间(1821-1850年)改良编织工具,发明“腰箍式“缚帚架(即“锐子“),笤帚工艺定型,形成了以“高粱秆为骨、黍子穗为须”的独特工艺体系,传承至今,享有“泰山笤帚第一村”的美誉。
把把笤帚都是精工细作,严选东北高粱穗、优质竹糜子,经过选料、浸泡、捆扎、成型、整形、晾晒等12道工序,赋予笤帚流畅弧度与紧实筋骨金牛财富,看起来帚体挺括如松,用起来帚须柔韧似柳,兼具实用与美观。
南许村的笤帚手艺,凝聚着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生活智慧,不仅是家家户户的常用工具,更是撬动乡村产业发展的“金杠杆”,让古老技艺在新时代的屋檐下,继续清扫尘埃,留存温度。(寻美山东)
编发:泰安市摄影家协会融媒体中心
特别声明:本文为“海报号”作者上传并发布金牛财富,仅代表该作者个人观点。海报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
益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