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来源配资
1939年,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在重庆买地建厂的购地官契。罗征瑶供图
在重庆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卷烟厂档案室内,一张泛黄的购地官契静静陈列。
1939年5月,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以4100元法币购得重庆一片土地,当时的四川省政府于7月核发此契。纸张虽已陈旧,字迹也已模糊,但它却像一把钥匙,打开了一段烽烟弥漫却坚韧不屈的岁月。
二十世纪初,民族危难,实业凋敝。面对列强的侵略和民族工业的萧条,1905年,爱国华侨简照南、简玉阶兄弟抱着实业救国的信念,在香港创办广东南洋烟草公司。其取名“南洋”,有与设在天津的北洋烟草公司一致对外,壮大民族烟草工业,抵御洋烟的步步蚕食之意。在那个洋烟充斥中国市场的年代,南洋烟草公司不畏强手,以“中国人请吸中国烟”为口号做宣传,收复部分国内市场。
后来金来源配资,广东南洋烟草公司不断发展,改名为“广东南洋兄弟烟草公司”,并在中国内陆设厂,将重心转移至上海,1918年改上海厂为总厂、香港厂为分厂。在洋烟环伺、竞争激烈的环境中,广东南洋兄弟烟草公司顽强成长,成为堪与英美烟草巨头抗衡的民族卷烟企业。
这家起家于沿海区域的企业,本与深处内陆的重庆难有交汇,但战火改变了其发展的轨迹。
1937年8月,日军向上海大举进攻,位于上海东熙华德路的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上海总厂被日军焚毁停工,生产重心被迫转往武汉汉口。1938年6月,武汉会战爆发,长江两岸沦为战场,汉口生产难以为继。随着上海、武汉相继沦陷,重庆成为抗战大后方的文化、经济中心,许多工厂被迫西迁。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汉口分厂逐步将设备、原料等拆卸打包,并遴选部分优秀经营技术人员西迁。
厂房建设是当务之急。在重庆南岸弹子石雷打石11号,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从美国商人手中购得美孚货栈,挂牌成立南洋兄弟烟草公司重庆制造厂。为保障生产生活所需,公司在周边陆续购置土地。这张购地官契正是那段拓荒岁月的重要见证。
1938年2月,日军飞机开始对重庆进行大轰炸。此后,西迁的工厂陆续抵达重庆。很多工厂都在等着挖好防空洞,搬进去开工。
在大轰炸中,南洋兄弟烟草公司重庆制造厂亦未能幸免,全部厂房被焚毁。但他们未曾屈服,在废墟中一边艰难地重建工厂,一边把烟叶运送到市郊安全地点堆放,并加开夜班坚持生产,与敌人的轰炸机“捉迷藏”,千方百计维持战时卷烟供应。
从1938年年初至1944年年底,侵华日军对重庆及其周边商业区、平民聚居区进行了长达6年10个月的无差别轰炸。即便如此,重庆人民从未屈服,他们同仇敌忾,有钱出钱、有力出力。新亚建筑公司、南洋兄弟烟草公司、民生轮船公司,丝业、餐饮业、建筑业、陶器业等各行各业,踊跃捐款捐物。
“愈炸愈强”,不仅是书写在断壁残垣上的标语,也是山城军民不屈灵魂的呐喊。
如今,光阴弹指过,英雄之城重庆早已蜕变为朝气蓬勃的现代化直辖市,以开放包容的姿态立足西部、服务全国、放眼世界。
这份抗日战争年代的创业者留下的地契金来源配资,承载着先辈们忠勇爱国、坚毅不屈的精神,无声诉说着民族工业在国难中的挣扎与重生。接过历史的接力棒,新征程上,重庆卷烟厂将不忘先辈筚路蓝缕西迁设厂的顽强不屈,怀揣使命、传承薪火,以崭新姿态续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。
益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